2015年10月10日 10:12 來源:中國經營報 【打印】
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分享PPP的盛宴。在財政部先后公布超8000億元的PPP投資額度后,包括基金、保險、信托等機構在內的多個社會資本開始尋找機會參與。
對于上述有金融背景的社會資本,包括財政部、發改委等多個部門在內的決策機構也給予了支持。記者獲悉,對于保險資金參與PPP的方案,目前財政部PPP中心已經和保監會、保險公司等進行溝通,并對具體的操作細節做多方論證。
相比其他社會資本,保險資金的成本較低,規模較大,如何實現險資更便利地參與PPP各環節,是監管層需要面對的問題。
效率提高
對社會資本的嚴格甄選是PPP項目提高效率的首要條件。
“當前的PPP項目需要的不僅僅是錢,而是提高效率,因此對社會資本來說,金融資金只是一個支持,具體到險資的參與方式,更多應該是投資運營商的角色。”中國投資咨詢公司副總經理譚志國說。
在譚志國看來,目前地方政府在做項目的時候,更多是對項目進行引導和探索,已經不僅僅是解決資金。
這一觀點,與財政部大力推廣PPP的初衷不謀而合。
在多個公開場合,財政部金融司巡視員劉健就曾表示,要鼓勵保險公司、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進入PPP領域,這些資本經過充分競爭,有利于提高項目的整體效率。“傳統的公共服務主要依賴于政府投融資,存在著重投入輕產出、重建設輕運營的問題,影響了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PPP模式實現了投資運營從政府轉為了社會資本的功能,政府的責任從事前的投入變成了事后按績效付費。”
對社會資本來說,PPP在保證政府公共部門獲得穩定服務的同時,也實現了穩定可靠的長期收入。
北京一家大型保險公司市場部人士坦言,從去年開始,集團就對PPP進行了調研,但由于監管層對保險資金的投資領域條件限制,以及回報率等問題尚未解決,所以對PPP的參與遲遲未進行。“我們不想做簡單的財務投資,和政府溝通中希望能更多參與項目的運營,目前我們也在培養這方面的人才,通過和政府的談判,希望能實現更長遠的收益。”
穆迪發布的最新險資投資方向報告中也有類似的表述。
穆迪副總裁、高級信用評級主任嚴溢敏認為,保險機構對于PPP都抱有一個積極的態度,大部分保險公司都認為在利率比較低的情況下,尋找一些收益率好、安全性高的投資是明智的,PPP是不錯的選擇。“加之PPP的時間周期比較長,在債券市場長周期投資并不多的情況下,險企很喜歡通過PPP去配置做長周期的資產負債,尤其是壽險公司更愿意通過這種方式參與。”
記者了解到,根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規定,20%的資金可以投資于國家重大的項目和重點的工程建設,隨著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市場運營程度的不斷深化,養老金未來投資勢必會加強對PPP項目的合作。
劉健認為,PPP項目包括股本債務、融資兩個部分,從股本融資角度來說,產業資本有限,很難承擔大量PPP項目的實施,必須鼓勵機構投資者進入這個領域,在國內主要是保險公司、養老金等,因為這些機構投資者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回報。
資料顯示,2010年養老金計劃作為基礎建設投資的比例超過18%,在優質投資項目并不多的情況下,PPP的長周期和穩定性也吸引了險資的參與。
路徑選擇
盡管險資已經躍躍欲試,但目前還未出現保險資金直接參與PPP的案例,路徑選擇成為PPP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的一個重要環節。
中咨華蓋公司董事長楊光琰認為,保險資金的態度是積極的。“安全、大額、長期”的特點,很適合作為基礎設施PPP項目的資金來源。但是保險資金對于資金安全的要求很高,追求穩定的固定收益,而PPP模式強調的是社會資本和政府資本收益共享、風險共擔。
在他看來,保險參與PPP的前景很好,但是需要找對方式。
“我們認為,保險資金由于自身特點不太可能單獨成為PPP項目的社會資本方,更多的角色是優先LP。保險資金未來投入PPP項目的主要方向應該在同資產管理機構、工程承建商共同成立PPP產業基金投入到PPP項目中去。”楊光琰說。
對此,多個保險公司的人士也有同樣的感受,對PPP的參與,保險公司的運營能力遠不及專業公司,在此背景下,以產業基金形式展開的合作或可成為一種方式。
“舉例來說,就是產業基金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包括專業的資產管理機構(包括券商、信托或資產管理公司等)、大型工程承建商和保險資金合作成立PPP產業基金投入PPP項目。”上述保險公司人士說。
據悉,在這種模式里,資產管理機構發揮專業的管理能力和項目鑒別能力,選擇收益穩定、資質較好的PPP項目,大型工程承建商提供項目工程建造服務并提供信用增級,保險機構等資金方在工程承建商信用增級的基礎上來提供資金支持。
市場普遍認為,在監管沒有出臺更多的政策以前,這種方式會成為主流。
不僅如此,地方政府也設立了各種產業基金,來吸引各類社會資金的參與。
數據顯示,江蘇省首期PPP融資支持基金規模達100億元,其中由省市縣財政共同出資10億元,江蘇銀行、交通銀行等多家銀行各認購18億元。
此外,山東也設立了PPP發展基金,總規模達800億元,在山東省政府出資80億元后,剩下的720億主要包括銀行、保險、信托等金融和社會資本共同出資。
劉健認為,PPP模式實現了大家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以市場化的手段解決了融資難題,未來需要在實踐中驗證產業基金的模式。
事實上,對于產業基金的參與模式,市場也表示了一些擔憂。
“目前PPP項目扔處于推廣階段,周期比較長,截至目前還沒有出現穩定回報的案例,加上監管政策對保險資金股權投資的限制,保險資金對PPP項目更多還是關注和研究,在探尋最合適的參與方式的同時,仍需要監管政策的放開。”北京一家投資公司人士坦言。
© 1999-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版權所有 | 聯系我們 | 意見反饋 | 京ICP備10046031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