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化政府采購改革 實現“同城同質同價”
2021年12月23日 10:15 來源:新京報訊 【打印】
政府采購已成為助力企業發展的重要市場。12月22日,北京市財政局一級巡視員于保江介紹,明年北京將陸續推出政府采購改革舉措,電子賣場平臺探索區域協同和聯合采購機制,實現“采購結果共享,同城同質同價”。
12月22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市發改委聯合召開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專場新聞發布會,對優化營商環境5.0版相關政策進行解讀。

5年來政府采購累計交易金額2600多億元
于保江介紹,2017年以來,北京市打造“信息更透明、參與更便利、市場更開放”的政府采購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圍繞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問題,累計出臺相關制度文件15件,推出改革舉措35項。逐步建立起“兩統一、全鏈條”的政府采購信息公開機制。
“兩統一”即統一平臺、統一規則。打造信息公開的“全鏈條”,不斷擴大信息公開范圍,2020年北京市在全國率先開展采購意向公開試點。在年初財政部門批復各部門預算的60日內,采購人要將全年的采購計劃向社會公開,方便企業盡早了解年度政府采購需求情況。在財政部開展的政府采購透明度評估中,北京市連續兩年排名第一。
近五年來,北京市政府采購網已累計發布各類分散采購信息38萬余條,約21.2萬家企業參與了政府采購活動,4萬余家企業獲得了政府采購訂單(單筆金額50萬以上),累計交易金額達2600多億元。
在統一全市信息發布平臺的基礎上,逐漸推進全市監管平臺以及電子賣場和電子交易兩大采購交易平臺的統一。2019年,出臺了全市統一的集中采購目錄,實現了市區兩級協議采購結果共享。供應商一次投標入圍,即可為全市所有預算單位提供政府采購商品或服務。在全市執法服裝采購項目開展北京市首個“集中帶量采購試點”,將原本118家預算單位重復采購活動簡化為1次執行,減少重復投標頻率,節約了時間和資金成本。
電子賣場平臺探索區域協同和聯合采購機制
2021年上線全市統一的電子賣場,實現了小額零星采購的“全網比價,一鍵下單”。上線近5個月,北京市電子賣場已入駐供應商3143家,上架商品及服務19.8萬個,累計交易金額達12.11億元。
于保江介紹,“以點帶面,分步實施”的推進電子交易平臺的全市統一,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參與北京市不同區劃采購活動需重復注冊、重復辦理、多系統操作等困擾企業的痛點問題,將各項改革措施內置于系統當中,取消報名環節、取消電子標書收費,每年可為供應商節省購買標書費用4000余萬元,節省來回辦事時間40萬小時。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試點將鄉村民宿納入北京市黨政機關會議培訓定點,加大對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的采購。
在提升市場競爭的公平度方面,制定了促進政府采購公平競爭、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文件;制定了北京市政府采購負面清單,共清理涉及不公平、不公正等隱性壁壘問題點50個。
他同時表示,明年按照北京市5.0版改革部署,還將陸續推出政府采購改革舉措,電子賣場平臺功能將完善供應商的入駐機制和管理模式。會同財政部等中央單位,探索區域協同和聯合采購機制,充分發揮政府采購規模優勢和議價效能,實現“采購結果共享,同城同質同價”。在此基礎上,探索推進與津冀兩地的協同共享,逐步推進京津冀政府采購市場的一體化發展。
完善電子化支付、電子化合同等功能,結合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建設,延伸信息化系統管理鏈條,實現與財政預算、國庫支付等系統的全面對接;加快推進平臺在各區普及應用,促進達成“全市一張網”的一體化建設目標,全面實現公開招標方式的全流程電子化。配合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推進數字證書兼容互認,進一步擴大電子證照、電子簽章等應用范圍和場景,逐步實現“一證通辦”。
此外,持續開展針對各種隱性壁壘、妨害公平競爭行為的清理整治。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完善供應商信用機制建設,將未能按照合同履約等行為納入供應商信用紀錄。完善政府失信補償機制,落實采購合同補償性條款要求,對于因政府原因造成的供應商損失,應明確補償機制。
相關文章
- 北京:加大對環保綠色辦公用品政采力度2020-11-13
- 北京就政府采購推廣使用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有關事項公開征求意見2020-10-28
- 北京:政府采購四成以上份額預留給中小企業2020-10-15
- 北京:全面清理政采領域妨礙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2020-10-15
- 北京新條例:政府采購40%份額要留給中小企業2020-09-27